查科战争(1932-1935年)

25-01-2005

边远地区一块领土的归属问题引发了边境冲突,导致成千上万人被俘。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派出代表探视战俘,但不需要帮助战俘传递邮件。

19世纪中叶,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因格兰查科(Gran Chaco)地区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该地区位于两国之间,是一大片存在争议的荒芜地带。这两国都只不过在靠近本国边境的地方有人居住,但两国都声称拥有整个地区的主权。

在边境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巴拉圭人和玻利维亚人在查科地区两边均建起了堡垒工事。1932年6月,玻利维亚巡逻部队占领了巴拉圭的一处要塞。这触发了军事行动的升级,最终导致全面冲突的爆发。交战双方在随后的战斗中僵持不下,直到1935年6月12日才接受停火。在1936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会议上,双方签署停战和约,巴拉圭获得了争议领土中较大的部分。

1933年3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决定派任务团前往交战国,并委派瑞士籍的基督教青年会地区联盟干事埃马纽埃尔•加朗(Emmanuel Galland)和巴拉圭医学教授鲁道夫•塔利塞(Rodolfo Talice)医生担任此次行动的负责人。

探视战俘

虽然玻利维亚和巴拉圭都不是《1929年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但这两国政府还是批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两名代表探视他们关押的战俘。

代表们首先前往巴拉圭,他们得到了巴拉圭总统阿亚拉(Ayala)的接见,总统先生批准他们前往关押着玻利维亚战俘的营地进行探视。从1933年5月20日至31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探视了多个军队医院以及关押着几乎全部1200名玻利维亚战俘的24个拘留中心。

7月1日,代表们抵达玻利维亚,他们与政府、军方和玻利维亚红十字会代表会面,共同制定了行程约6000公里的探视方案。代表们将探视关押着巴拉圭战俘的主要拘留场所。在22天时间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探视了137名巴拉圭被拘留者。

探视行动结束时,代表们分别向两国政府提交了有关改善拘留条件的一系列建议,而这些建议基本上都得到了实施。他们还建议遣返伤病员,这个建议也得到了采纳。因此,1933年7月23日,巴拉圭政府组织遣返了26名玻利维亚战俘。8月22日,玻利维亚当局遣返了14名受伤和患病的巴拉圭人。

战俘通信

在完成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探视工作之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代表们注意到,乌拉圭政府已于1932年成立了战俘情报局,并在与亚松森和拉巴斯的扶轮社组织合作下,负责为战俘传递家信。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再设立此类机构。

再次探视战俘

1934年,冲突加剧,战俘数量激增。因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决定再次向该地区派出任务团。这次,该组织派出委员会委员吕西安•克拉梅尔(Lucien Cramer)及代表吕西安•鲁莱(Lucien Roulet)开展这项工作,塔利塞医生和埃马纽埃尔•加朗随后也相继加入其中。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代表于1934年10月27日抵达巴拉圭。吕西安•克拉梅尔得到阿亚拉总统以及来自各部委、军队医疗服务机构和巴拉圭红十字会代表的接待。

在这次行动期间,代表们探视了分布在乌拉圭全国各地的约18000名玻利维亚战俘,这些战俘都在从事公共劳动和农业生产。

11月底,任务团抵达玻利维亚。该国关押着大约2500名巴拉圭战俘,他们在玻利维亚军官的指挥下从事公共劳动。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向两国当局提交了观察报告。两国当局在代表们还在那里时就开展了许多工作来改善拘留条件。

另外,这两国政府已经在原则上同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提出的遣返伤病战俘的请求。结果在1935年5月,共有135名玻利维亚人和22名巴拉圭人被遣返回国。在1935年停火协议达成后,交战双方在不需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参与的情况下开展了全面的遣返工作。

照片

巴拉圭,前线急救站。 

巴拉圭,前线急救站。
© ICRC / hist-03404-09

玻利维亚,比亚蒙特斯(Villa Montes),将20名受伤平民从三引擎飞机“乔罗尔克”号上抬下来。 

玻利维亚,比亚蒙特斯(Villa Montes),将20名受伤平民从三引擎飞机“乔罗尔克”号上抬下来。
© ICRC / hist-03406-09

巴拉圭河,一些伤员登船前往市级医院。 

巴拉圭河,一些伤员登船前往市级医院。
© ICRC / hist-02986-27

巴拉圭,比亚里卡(Villarica)的第三医疗小分队。 

巴拉圭,比亚里卡(Villarica)的第三医疗小分队。
© ICRC / hist-chaco-e-00099

巴拉圭,卡萨多港(Puerto-Casado),一辆运送患病玻利维亚战俘的火车刚刚抵达。 

巴拉圭,卡萨多港(Puerto-Casado),一辆运送患病玻利维亚战俘的火车刚刚抵达。
© ICRC

玻利维亚,因基西维省,基梅(Quime),巴拉圭战俘。 

玻利维亚,因基西维省,基梅(Quime),巴拉圭战俘。
© ICRC / hist-03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