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走过世博难忘之旅

上海世博会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回望

公元2010年10月31日,上海。历史性的世界博览会在经历184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后,成功落幕。

在世博即将落幕之际,本报记者踏上黄浦江两岸的这片热土,与参与和创造历史的红十字人一起,共同回望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走过的难忘的世博之旅。

通过几天的采访,记者听到看到,红十字人在世博这个大舞台创造了众多令人折服的业绩。记者走进世博园B片区时,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总客流量已达百万高峰,业已创造红十字与世博同行之百年历史新纪录。

“开馆前我们曾根据场馆大小和设计方案,预计整个世博会期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总客流量将达70万人次。这几乎是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总客流量的两倍。”负责场馆运营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世博项目秘书处副秘书长王盛华说,“现在我们馆的总客流量已经大大超过了预期,目前已经达到100万人次,这还不算世博会闭幕前最后几天可以预料的大客流。”

运营:各方支持 倾力打造 

2006年9月,时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席苏亚雷斯• 托罗复函上海世博会协调局,确认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参展,并明确由中国红十字会承办上海世博会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

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周汉民曾说:“世博会应该邀请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参展,而且应该会有好的参展效果。”周汉民一语成真。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不仅成为第一个与上海世博局签约的国际组织,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也受到各方好评。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世博局的大力支持,也是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宣传部部长、红十字世博项目秘书处秘书长兼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常务副馆长王世涛说。

从确定参展开始,上海世博局第一时间免费提供了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展馆及援助款项。上海世博局各职能部门为红十字馆平稳有序地运营以及园区内各项红十字宣传活动顺利开展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和指导。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把上海世博会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建设看作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参与到筹备、运营等各个阶段。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为展馆提供了影像资料甚至设计灵感。

展馆设计团队成员毛毅敏说:“我曾亲赴日内瓦去挑选国际委员会和国际联合会的影像素材,参观了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博物馆。设计方案中从黑暗到希望到光明的理念,使参观者获得从触动到感动再到行动的心灵升华的灵感就来自那里。”

现场:志愿者是主力军   

10月21日上午11时许,在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入口处的“帐篷”前,参观的人流已经排起了长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常情况下,上午的客流不会很多,参观者都去热门大馆排队了,到下午才会出现排队的客流高峰。近几天,高峰期提前且延长了。

大客流增加了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工作量,展馆现场运营主任董建量却表示“不累!”事实上,虽然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实行一天一休的轮班制,但展馆开放时间是从早上9点30分一直持续到晚22点30分甚至更晚,十几个小时不间断的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甚至连坐下休息的机会都很少。

在展馆内“行动你我”区工作的志愿者小沈是在校大学生。这个区域的主 题是参与志愿行动,参观者可以通过现场的摄像头把自己的头像保存到背景墙上,与墙上的300多个红十字或红新月志愿者头像并列,表达参与红十字志愿行动的决心。小沈的工作是每隔8分钟引导一批从“人道之光”区进入该区的参观者进行互动和通过出口。

为了参与世博会志愿服务,他推迟了回校上课的时间。“在馆里服务的几个月,加深了我对红十字事业的认识,以后我会更加支持这项事业,参与更多的志愿服务活动。”小沈说。

效果:100万×n倍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生动的主题演绎使参观者们纷纷表示深受触动。上海广播电台老播音员魏星就是其中一位。

已经78岁的魏老带着老伴在红十字馆经历了黑色长廊的痛苦记忆,穿越了气雾幕墙上满是期盼的大眼睛,观看了第二部分介绍红十字运动的影片,在第三部分互动区为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而行动,他表示,“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人震撼”。

保洁工应阿姨也表达了她对红十字事业的推崇。几个月来的工作让她加深了对红十字运动的了解。她还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参观红十字馆,把自己的感触与亲朋好友分享。

在大众点评网上,网友们针对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点评有38条,总体评分达到四星。网友“wenchlean”在留言中说:“看完这个馆觉得心里有些沉重,感谢该馆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战争、天灾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而提供救援的红十字与红新月人是无私、伟大的!!!”网友“小小軒”在留言中特别提到了出口处满墙的志愿者照片带来的震撼:“我捐了一点钱,工作人员给了一条红手链,上面是一颗爱心裹着一颗红心,我觉得那象征着希望。”

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馆还赢得了来访的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同仁们的肯定。2010年9月26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席、日本红十字会会长近卫忠煇参观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盛赞馆内展示的内容丰富感染,非常成功。国际联合会秘书长比开利•格雷塔留言:“杰出的组织,我所看到的最优秀的红十字与红新月影片;最热情的接待,难以用语言表达我的感受和满足。我由此看好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传播效果不仅是来参观的100余万人受触动,我们还要算上他们的家人、朋友等等,应该是100万乘以n倍。”负责项目咨询协调服务的红十字世博项目秘书处副秘书长郑文熙说。

为延伸展馆红十字主题,经过精心策划的“5•8博爱周”、“6•14国际献血者日纪念活动”、“7•15世博爱未来行动开营式”、“8•9红十字公益表演日”、“9•11世界急救日主题活动”等大型系列公益宣传活动在世博园纷纷登场,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红十字与世博同行”志愿服务相呼应,共同构成了“红十字参与世博”的行动。

传播效果则更多来自于媒体的支持。在世博会期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展示、园区内系列宣传活动以及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各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在5月8日展馆荣誉日当天,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连续播报了两条有关展馆和主题活动的新闻;7月和8月,中央电视台又对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及相关活动进行了播报。媒体的认同和宣传让展馆以及红十字参与世博行动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产生了深刻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我们采取的这种世博展示宣传活动和志愿服务相呼应,把园内展馆与吸引社会参与国内外活动相结合,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被媒体称赞为小馆大影响,誉为世博展示最佳演绎范例。全国‘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组委会特发简报予以肯定。”王世涛说。

经验:值得传承的宝贵财富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在世博园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因为这是整个世博会唯一聚焦人文理念、传播人道精神和情怀、使参观者获得心灵触动的展馆,在展示物质文明的世博会上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这样评价红十字馆。

郭长江是中国红十字会分管红十字世博项目的领导,是国际红十字 与红新月馆展区总代表兼馆长,从2005年就开始筹备上海世博会参展工作。几年来,他多次赴上海考察指导展馆工作。

“领导的重视是红十字馆取得成功的前提。”郭长江说。

2010年3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他说红十字运动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的国际组织,展馆一定要把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光辉成就呈现出来,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递给每位观众。

中国红十字会前会长彭珮云也曾多次过问展馆的筹备工作。今年8月28日,彭珮云亲赴上海视察红十字馆,并在留言簿上题词,盛赞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弘扬红十字精神,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当被问及红十字馆成功经验时,郭长江不假思索地说:“志愿者是红十字馆顺利运营的法宝。”184天的工作中,在展馆服务的志愿者是最辛苦的一群人,他们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无数人为之感动。2010年7月30日来馆参观的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司长孙建春留言:“向红十字志愿者致敬。”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成功也离不开社会爱心企业的支持。虽然展馆的建设由世博局负责,但展馆布展装修、运营和组织活动的经费仍需一笔很大的投入。“这笔钱不能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来出,红十字会账户里的善款是用来救灾、救助的,不能占用这些善款用于世博项目的展馆建设。我们只能充分动员各种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与爱心企业合作。”郭长江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索贝国际机构、贝因美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红十字世博爱基金”,还与海门市明天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红十字世博温暖基金”。这些爱心企业不仅捐款弥补展馆建设的资金缺口,还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甚至承办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内馆外的各项活动。

为了做好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宣传工作,并与“网上世博”相呼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特意开设了“红十字与红新月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官网”。

“这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第一次单为一个项目设立独立官网。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客观要求。”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副馆长裘海玲说。“红十字与红新月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官网”以中英文即时报道红十字馆等“红十字参与世博”行动的相关信息,并与上海世博会官网相互链接。网友们既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了解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的各种信息,又可以足不出户,参观“网上红十字馆”。

为使观众更好地了解红十字运动和展馆内容,红十字馆向每位参观者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册达上百万份,“红手链”、徽章、雨伞等纪念品,受到广泛欢迎。

“找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是我们摸索出的另一条成功经验。”王世涛介绍,“一个展馆从筹备、设计到装饰、布展,再到运营和开展活动,其中的事务千头万绪,光靠红十字会几个工作人员不可能做好这么多工作。所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分别与几家上海世博局指定和推荐的专业机构合作。“这些专业的团队保障了展馆从设计到运营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并获得圆满成功。”王世涛说。(红十字报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