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十年耕耘 初心不改

2021年7月12日-16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在美丽如画的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合作举办了第十届国际人道法暑期班。

百年传承 共襄盛事

作为国际人道法研讨、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自2011年起与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吉林大学及中国政法大学合作举办了历届国际人道法暑期研讨班。而第十届暑期班之所以选在苏州大学举办,与苏州大学的历史以及法学在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

苏州大学的前身为东吴大学,创立于1900年。作为中国最早开展法学专业教育的大学,东吴大学的法学教育秉承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饮誉海内外,培养了诸多现当代著名的法学家,如倪征燠、鄂森、吴经熊、李浩培、潘汉典等。而且1946-1948年,多名东吴大学法学院的师生作为法官、检察官或翻译参加了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举行的东京审判,在中国的法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十届国际人道法暑期班开幕式。主席台上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红十字国际学院院长王汝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主任葛慈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地区法律顾问龚乐陶。– photographer: Fu Chunlai

而这次与苏州大学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因为这里拥有国内唯一的红十字国际学院。由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苏州大学共同创办的这所学院致力于成为人道学术交流的窗口和国际合作的平台。红十字国际学院王汝鹏院长在暑期班开幕式上强调了国际人道法传播与教育的重要性:"国际人道法是人道行动的法律基石,是国际社会应对人道灾难的有效工具,但知法是守法的前提,因此国际人道法的传播和教育也是国际人道法条约赋予缔约国的核心义务之一。"

因此,无论就苏州大学与法学教育的渊源而言,还是就红十字国际学院与传播国际人道法使命的契合而言,值此国际人道法暑期班十周年之际,这里都是举办地的不二之选。

不断创新 盛况空前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主任葛慈女士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这届暑期班共收到240多份申请,是往届暑期班申请人数的四倍。这充分体现了国际人道法暑期班的魅力和影响力。葛慈女士强调暑期班不断创新,力求为国际人道法在中国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十年来,国际人道法暑期班无论从授课方式还是课程设置方面都在不断调整,以期激发对国际人道法研究的兴趣并扩大国际人道法传播的力度。"这届暑期班是我们第一次既面向学术界也同时面向军队、政府官员及智库专家开放。" 全面负责暑期班组织工作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法律顾问刘欣燕女士表示:"这次暑期班是十年来第一次实现全程中文授课,这要归功于国内人道法师资的逐渐积累,它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我们过去十年在国内学术界传播国际人道法的成绩。"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法律顾问刘欣燕博士介绍国际人道法暑期班十年以来所取得的发展。– photographer: Fu Chunlai

学员们也对这次暑期班的创新之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的学员表示中文授课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课堂上讲到的法理和案例,而且也能够更加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其他学员则表示这次暑期班的授课内容既包括国际人道法的基础知识,也涵盖了网络战、自主武器系统、外层空间等热点话题,使他们对国际人道法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

人才济济 未来可期

从首届国际人道法暑期班的学员到第十届的讲师,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陆志安博士称这对于自己而言是"一种提高,一种蜕变。"陆志安表示,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管窥这些年国际人道法在中国的发展。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陆志安博士在讲解国际人道法与国际人权法的相互关联。– photographer: Fu Chunlai

十多年来,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积极推动下,国际人道法在中国实现了"破冰",并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大院校纷纷设立了国际人道法相关课程,积累了丰富的国际人道法研究资料,更有一批致力于国际人道法教育和研究的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在各大刊物上就前沿问题发表相关成果,积极参与国际人道法的传播和推广。而对于暑期班而言,其在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授课方式的"有效性"方面,也日臻完善。

红十字国际学院院长助理郭阳博士讲解对被剥夺自由者的保护。– photographer: Fu Chunlai

红十字国际学院院长助理郭阳博士表示他在暑期班期间体会到了学员们对于国际人道法的热情以及对于主办方的信任,他强调一定不负众望,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深化合作,让暑期班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地区法律顾问龚乐陶先生在讲解反恐与国际人道法。– photographer: Fu Chunlai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地区法律顾问龚乐陶先生强调,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开展的各种国际人道法传播项目,相辅相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员刘瓅黎就表示正是201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模拟法庭竞赛的经历激发了自己对国际人道法的兴趣。这颗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她选择了军事法作为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而且成为了军事法院的一名审判员。她不但进行战时司法研究、积极参与法院和军事院校组织的战时模拟法庭,还表示如果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能够与地方法院开展合作,将"国际人道法"的相关内容纳入"送法进军营"活动当中,这将是一件具有非凡意义的举措。

龚乐陶自豪地表示,十年间,国际人道法暑期班已经培养了数百名学员,他们很多已经成长为国际人道法教学与研究的中坚力量。经过十多年的辛勤耕耘,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国际人道法传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培养了一支国际人道法的"生力军",龚乐陶表示在下一个十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初心不改,继续面向中国的学术界和决策者推广国际人道法,未来十年将是国际人道法在中国发展壮大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