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弹药:公约明令禁止10年之后,看似无害的武器仍然造成伤亡

2020-07-27
集束弹药:公约明令禁止10年之后,看似无害的武器仍然造成伤亡
2006年冲突之后,黎巴嫩南部地区的数百万颗子弹药需要花费数年进行彻底清除。 Photo: Marko Kokic/ICRC

作者:西莫内塔·索马鲁加和彼得·毛雷尔*

它们色彩鲜艳,常常会吸引儿童,激发好奇。但也往往正是儿童会将其引爆,并因此而残疾,甚至死亡。

这就是集束弹药,一种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武器。

无论是空投,还是地面发射,集束弹药都会散射小型爆炸性子弹药,攻打范围可覆盖几个足球场的面积。但是这些子弹药往往未能按计划引爆,而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依然埋藏地下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只要有人触碰或踩踏,无论是男性、女性还是儿童, 都可能引爆弹药,并因此而丧生或残疾。

这一致命的战争遗患并非不可避免。保护平民,确保对国际人道法的尊重,是瑞士外交政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核心使命。瑞士政府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都致力于预防并缓解集束弹药所造成的后果,并提升受害者的康复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不过,好消息是,针对这种不分皂白攻击目标、令人无法接受的武器,有一项条约提出了明令禁止。这就是2010年8月1日生效的《集束弹药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本周为《公约》通过10周年。

这一重要的人道条约全面禁止集束弹药的使用、生产、转让和储存,现已有108个国家加入,承诺将摧毁库存、清理受污染地区,并为集束弹药受害者提供支持。缔约国共计清除了近150万集束弹药,并保证永不再用。部分国家进行了大范围的武器清除工作,使儿童能够安全地步行上学,成人也可以平安通勤,无需担惊受怕。得益于《公约》的规定,集束弹药的使用大幅减少,即使尚未加入《公约》的国家也采取了相似的行动,无数生命因此得以挽救。

但尽管取得了上述成功,集束弹药每年仍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近年来,叙利亚、也门、利比亚等国家均报告存在使用集束弹药的现象,但其他国家也受到了影响,而且平民居民仍然首当其冲。此外,许多地区在遭到集束弹药攻击很长时间之后,残余弹药污染仍未得到清除。由于未爆炸的子弹药数量庞大,只需轻微移动就能引发爆炸,状态极不稳定,清除工作往往耗时长,危险性高。有鉴于此,我们应当明确指出:无论何人在何地以何种方式使用集束弹药,均应受到谴责。

瑞士将于11月23日至27日在洛桑举行《公约》第二次审议大会,并主持会议。审议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在明确《公约》所取得进展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瑞士将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合作伙伴一道,努力推进《公约》清除全球集束弹药的目标,尤其是要敦促尚未加入《公约》的国家尽早加入。

如要构建没有集束弹药的世界,上述承诺就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确保完全摧毁所有库存,清除所有受污染地区的残留弹药,必须保证要援助所有受害者。

在保护平民免受战争影响方面,《公约》已经做出了重大贡献。团结就是力量: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与民间社会携手合作,能够实现切实而有意义的改变。无数平民的生命将有赖于此。

*西莫内塔·索马鲁加是瑞士联邦主席。彼得·毛雷尔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

如欲详细了解集束弹药的工作原理及其造成的人道后果,请观看这部英文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