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与社区对话: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改变行为

应对公共卫生紧急局势,需要改变日常的行为模式。推动这样的改变,需要进行协调,并理解所处文化环境及受影响社区。

在我17年的人道工作生涯中,我参与了世界上几次大型疾病暴发的应对行动:埃博拉、拉沙热、登革热,以及现在的新冠肺炎。面对这次疫情,主导国家层面的抗疫行动,工作强度确实很大。有必要进行战略规划,按照当地的文化习俗及时开展在技术层面经过检验的应对行动。

如今,由于世界各国比一个世纪以前流感大流行时联系更加密切,疾病暴发后,就会更加迅速地蔓延开来。不过与此同时,知识传播也变得更加快捷简便。但是,某个国家、地区暴发疾病之后,我们似乎还是会从头开始,摸索试错,忽视过往的经验教训。斯里兰卡的新冠肺炎抗疫工作就是如此,在世界其他地区我也看到了类似现象。

在帮助西非国家应对埃博拉病毒危机时,我学到了有用的经验,尤其是如何在发展中国家文化、民族、宗教多元的环境中促进改变行为。这能够在应对新冠肺炎时加以借鉴。

在这些地区,在确保按照防疫规定行事方面,基础设施的支持严重落后;同时种种误解、文化习惯以及地方领导人非但未能促进改变,反而成为阻碍。

由于疫情防控措施成为重中之重,在葬礼上清洗遗体等极为重要的文化习惯,还有千百年来在当地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些秘密团体的做法已被视作危险行为并叫停。自美裔利比里亚人流传下来的利比里亚式打响指握手礼是最先被叫停的习俗,就像其他国家人们见面也不再握手一样。

除了要应对上述当地文化中固有的敏感行为之外,埃博拉危机的经验还告诉我们,理解疫情地区的信息生态系统,并探索符合社区文化的交流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这揭示出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让社区民众参与抗疫行动,能够产生更多积极影响,有助于和正式及非正式领导层建立信任,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要开展这些工作,需要与所有相关人员密切协调,与社会科学家合作,并将保护工作与性别因素纳入考量,从而促进可持续的行为改变。

而要理解这一信息生态系统,就需要评估支撑信息生产与流动的基础设施 、信息需求、知识的运用及影响、信息的生产与流动方式、信息获取的动态情况,以及社会信任。为此,应对社会整体的生态进行全面了解。

对信息生态系统了解越深入,就越能开展创新性的行为支持活动,并提升行为支持效果。创新不只是要向社区引入所谓的"现代技术",而是要始于最基本的前提——倾听。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直接与社区进行沟通。

重点关注个体层面的社会生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各个层面所遇到的障碍,发现助推改变的动力,并进行动员和调动。我在埃博拉应对行动中学到了重要一课:负向偏差以及保护动机理论的方法在应对阶段有效;而在恢复阶段则要将正向偏差和有益健康信息的传递工作相结合。

这样,通过上述不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我们成功地在斯里兰卡的新冠肺炎抗疫工作中改变了民众的行为,帮助他们迅速按照防疫规定行事,并长期保持这一行为习惯。

错误信息也必须得到纠正,不得直接向公众不加甄别地发布大量信息,从而避免使民众对疫情日益焦虑。在之前应对埃博拉病毒时,我就注意到围绕埃博拉,出现了很多错误信息。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挑战,在今天的疫情期间也同样存在。与社区领袖进行对话,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外界的看法,处理错误信息,并相应地调整工作方法。

另外,与社区对话还有助于减少对新冠肺炎相关人群的污名化,促进社会融合。实践证明,与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等社会科学家一道合作,能够增加我们的优势,尤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宗教团体和民族的微妙差异,从而据此调整要传达的信息,帮助这些群体有效地改变行为。

社区在支持病例筛查、疑似病例转诊、密切接触者跟踪、疫情监控及交流活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在埃博拉还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让社区领袖积极参与风险传播,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认识疾病,理解符合防疫规定的行为,都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措施。

面对新冠肺炎这样的疾病,社区往往对疾病本身及防治手段都缺乏足够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通过社区信任的来源发布信息,促成行为的改变。

因此,必须要找出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信息源,并通过这些渠道,以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方式与社区进行沟通。在冲突和政治危机中,社区很有可能对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都充满怀疑,而只信任自己的社区领袖。所以,取得社区的信任至关重要。

面对同样的疫情,男性、女性、儿童、老人和残疾人会受到不同的影响。边缘化群体面临的局面更为恶劣。因此,他们的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渠道情况以及可靠信源可能会与普通大众有所不同——所以,关键在于人人都要获得信息,"一个也不能少"。

开展合作,进行协调,能够确保根据人口组成及地区形势的可靠数据开展干预措施,并利用经过检验的策略,无需重复工作。也就是说,借助这些信息,就能更快接触到受疫情影响的民众,并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流行病能否流行,主要在于人的行为。故而理解信息生态系统,并与社区沟通,将有助于可持续的行为改变。即使是新冠肺炎这样的大流行病也适用于这一原则。


本文作者为临床心理学家普拉姆迪特·D. 鲁帕辛哈(Pramudith D. Rupasinghe),在全球各国开展人道工作已超过17年。鲁帕辛哈是著名的小说家,致力于维护难民权益,代表作有《日蚀背后:西非埃博拉危机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鲁帕辛哈著有多部人道及发展领域的相关著作及合著著作。他目前在斯里兰卡红十字会担任行动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