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走进乌克兰:不设防换取的信任

说实话,我和我的搭档摄像记者亚历山大在去乌克兰东部采访时没带头盔,主要是因为它又硬又圆太占地方,但是我们是带了防弹衣的,算是有备而去。在15日到19日的5天采访过程中,我发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工作人员没有使用任何防护措施,车辆也没有防弹功能,车窗不仅宽大而且透明,不贴任何有色膜,老远就可以把车内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红十字会北顿涅茨克办事处工作人员塔莎执行任务回来,疲惫但微笑着。(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不同地区协助我们进行采访的两位红会工作人员都解释这个现象。尽管在乌克兰东部还有冲突和伤亡情况出现,而且最近在停火线附近交火频发,但他们坚持不设防,这源自一个最平常不过的道理:你越不设防,对方就越放松,才能最大限度获得信任。

另外,在走访战乱地区受害者和分发物品和援助资金时,不穿戴护具可以让困境中的民众感觉到工作人员同他们是一样的,拉近彼此的距离。

当然,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红会工作人员也会做一些防护准备,但尽可能不设防是一直以来坚持的传统。所以我们这一路也没好意思使用防弹衣。

红会工作人员加林娜说,在战区工作且不设防,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肯定得冒风险,出现伤亡在所难免,这一点大家都有心理准备。2014年10月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工作人员洛朗·迪帕基耶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市红会办公室门口遭炮击身亡。联合国安理会在第二天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一事件。

区别于国际性的政治机构行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作为独立的人道救援组织,其中立、人道的原则一直获得广泛尊重。但常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工作,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遭袭事件也时有发生:

——2015年3月30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司机哈马敦在马里为当地医院运输物资时遭袭身亡;

——1996年12月17日,费尔南达?卡拉多、英厄堡?福斯、南希?马洛伊、贡希尔?米克勒比斯特、谢里尔?塞耶以及汉斯?埃尔克博特在俄罗斯车臣共和国的新阿塔吉红十字会战地医院熟睡时遭枪手近距离残忍射杀;

——1992年5月19日,弗雷德里克?莫里斯在前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护送红十字运输车辆时遭袭击,一天后因伤重不幸离世,年仅39岁;

......

这些不设防、不拿枪的勇士们不幸罹难,揭示了战争中罪恶的随意性与和平的可贵。

2009年6月28日,意大利举行火炬游行纪念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发起150周年。(图片来源:新华社)

红十字国际委员创立已逾150年,目前它在全球共有大约1.3万名员工,资金主要来自于捐赠。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一个半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无数局部战争的历史中,致力于为武装冲突的受难者提供援助和保护,无论对象是军人还是平民。如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工作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支持。

我们能跟随红会工作人员采访不同项目的援助活动,近距离接触他们的工作,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5天时间,虽然难以全面了解他们的所有工作和成绩,更难以深入体会红会工作人员、这些鲜活生命在不同状态下的喜怒哀乐,但我个人在采访中收获不匪,在这里用5篇浅薄小文聊表敬意。

当我们结束采访回到斯拉维扬斯克市红会办事处时,主任阿赫迈德在门口一边同我们握手一边问候,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再次见到你们真高兴!"。

其实,每次外出执行任务后回来,红会工作人员都会开心地互致问候"见到你真高兴",然后相互报以真心的笑容。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卢甘斯克州北顿涅茨克市办事处门口,一大早工作人员准备出发。(图片来源:新华社)

是不是应该为这些不设防的人道主义救援者祈祷呢?祈祷他们流汗不流血,在心中给所有执行任务后平安归来的他们送上真诚问候和灿烂笑容。

记者陈俊锋,编辑陈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