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财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冲突下的人道救援,中国角色日增

【财新网】(记者 曾佳 田佳玮)"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在非洲、中东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使馆保持密切联系,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ICRC的行动中,对此我们非常感激。"

成立于1863年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是一个拥有中立地位的国际组织,主要使命是为各类军事冲突下的战争和武装暴力受害者,提供人道保护和援助。从叙利亚到加萨走廊,从缅甸西北部的若开邦到内战连年的也门,但凡有冲突的地方,该组织都穿梭在各个交战方之间,组织行动应对紧急情况,确保战火下的平民基本人道需求─包括粮食、药品、通信、医疗救助、战俘权益等,在冲突中仍能获得保障。此外,该组织的宗旨也包括促进各方对国际人道法的遵守及国际人道法在国内法中的实施。目前,ICRC在全球8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主席彼得‧毛雷尔(Peter Maurer)于2012年就任后,这位曾是瑞士驻联合国大使的国际组织负责人,已是第五次访华。

毛雷尔说,与首次来华相比,他的行程越发紧凑、丰富, "照吧,看看这一年我的眉头上又添了多少皱纹"。在此次访华最后一天会见中国媒体时,他打趣地说道。

世局一如他在2017年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预测的一样:在可遇见的未来,世界范围内会有更多的冲突。2018年,冲突和伤害仍在继续:叙利亚内战进入第七个年头;索马里、南苏丹、也门等地的大量平民,继续受着冲突、饥饿与疾病的威胁。

然而,让毛雷尔感到慰藉的是,中国对ICRC的使命和工作展现出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和兴趣。他说,在ICRC开展行动的80多个国家中,近一半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经过的国家,这也是ICRC未来想要和中国进行合作的重点区域。他认为,中国政府除了能在资金、人力、经验上和ICRC相互支持合作,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也能在人道主义救助上发挥更多作用。

5月30日,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中南海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毛雷尔。王岐山对ICRC的工作做出了肯定,并表示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红十字会人道主义事业,并鼓励中国红十字会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就"一带一路"建设等各领域加强务实合作。

谈及与王岐山的会面,毛雷尔说,"王岐山副主席对ICRC的发展历程和既往贡献非常了解、认同;对如何发展中国和ICRC的合作有战略性的视野。对加强中国和ICRC之间的合作,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保有开放的思想和支持的态度。"

谈及对这场会面留给他的印象时,毛雷尔表示,"在中国与ICRC的合作前景上,王岐山副主席有很明确的愿景(vision)。"

ICRC和中国的发展潜力,首先表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毛雷尔说,"一带一路"沿线仍有很多国家受到暴力和战争影响,存在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ICRC将在"一带一路"范围内的地区探索和中国进行合作,解决供水、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挑战。他也观察到,中国政府今年组建了包括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应急管理部等新国家部门,ICRC希望与这些机构开展更好的合作,也愿意向中国分享ICRC所拥有的知识和培训经验。

例如,近期中国就和ICRC合作,在刚果(金)建立了流动医院,ICRC还希望能与中国共同面对国际间的生化武器使用与转移,和网络战带来的挑战。此外,ICRC也与中国所主导的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如上海合作组织。

毛雷尔说道,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是上合组织的重要使命之一,而ICRC则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与战乱地区的各武装派别接触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一般来说,单个国家的反恐、反极端主义机构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由于ICRC的中立地位得到国际法保障,因此在实务中,该组织的工作人员可以不受政治立场拘束地与冲突中的各方,就涉及维护人道主义底限的问题进行交涉。

毛雷尔表示,他已向上合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Rashid Alimov)提出,ICRC将乐于在10月的塔什干上合组织会议中,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分享、交流这些特殊的经验。

谈及中国和ICRC可以在哪些领域扩展合作,他举例说,在中国的扶贫事业上,ICRC可以和中国分享自己的经验。另外,他获悉中国红十字会正计划创建一个人道主义工作训练机构,ICRC将会对此提供经验和人力上的支持。

据ICRC官员透露,当前中国对ICRC的财政支持已从以往的每年100万美元,上升至每年350万美元的水平,这一比例约占ICRC年度全球总支出的约0.2%。

除了财政、人力上的支持外,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多边组织的影响力,也是ICRC看重的合作方向。据ICRC官员告诉财新记者,ICRC与中国外交部门保持着紧密联系,还会对于在国际多边组织中提什么样的提案、写入哪些条款,可以促进冲突地区的缓解,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

提到中国和ICRC开展合作过程中的挑战,毛雷尔坦言,作为一个组织,ICRC拥有155年历史;作为一个国家,中国有几千年的底蕴,建立了很多机制,拥有很多机构,形成了自己做事的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找到两者在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上的对接点。

第二点挑战是,ICRC的工作,往往需在短时间内对紧急事态做出回应,而中国在帮助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时,往往着眼于长期规划和愿景。因此,双方要进行合作,就需要让两者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得到调合。

毛雷尔列举了一系列ICRC深入工作的武装冲突地区,如缅甸、尼日利亚、叙利亚、阿富汗,以及刚果(金)、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等国。他说,在这些地区,ICRC或得到了来自中国的物资支持,或与中国政府就在这些中国拥有影响力和利益的地区,如何开展人道主义工作进行了密切的磋商。

论及当下人道主义和冲突缓解工作中的新变量─日益增加的女性角色时,毛雷尔说,女性是实施人道主义救援、促进地区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非洲等地。毛雷尔举例称,ICRC的很多成功援助行动都有女性参与者、女性援助组织、女性管理人员的身影。然而,不可否认,当前ICRC在与各交战方谈判人道主义救援之时,首席谈判官员多数仍是男性,女性谈判代表的声音还比较微弱。

为此,ICRC已启动相关项目,力求使其谈判团队的构成更加多元,并认为如果女性谈判人员从一开始便能在谈判桌上扮演更关键的角色,在接下来的援助和促进发展等一系列项目中,ICRC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和保护冲突地区的女性利益。

毛雷尔强调,ICRC在过去几年间,对"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gender-based violence)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指出,基于性别的暴力与冲突是"最难应对、最难寻迹的暴力形式之一"。

而且,这种暴力的受害者不仅限于女性,"在一些拘留场所中,男性同样是受害群体"。然而,在受到性暴力侵害之后,受害者往往难以或不愿公开讲述被施暴的事实,害怕被社会拒绝,其受害后的心理需求会更胜于物理上的需要。而针对这种特殊的暴力形式,"如果你不在那些受冲突影响的人们身边,你就不能完成杰出的人道主义救援",而女性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除了中国和蒙古国,ICRC设在北京的代表处也负责朝鲜的工作。谈及ICRC在朝鲜半岛的工作时,毛雷尔说,半岛上最重要的人道主义问题,就是朝韩离散家庭问题。从朝鲜战争以来,至今仍有约50多万的朝鲜人或韩国人,不知道自己留在另外一方的亲人是否在世,更几乎没有机会相见。
因为进行核导试验,过去多年来朝鲜长期受到联合国制裁。毛雷尔说,基于该组织的中立地位,ICRC不会对安理会制裁的政治意义进行评价,但ICRC通过与联合国安理会保持合作,仍会尽最大努力,使制裁措施对朝鲜普通人民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他表示,一直以来,ICRC都在准备更多地在半岛开展工作。ICRC希望,近期进行的朝韩和美朝对话能够取得丰硕成果。如果政治层面的对话有所进展和突破,ICRC就可能会有更多机会和空间,参与朝鲜半岛上的人道主义工作。

除朝鲜之外,从2011年爆发内战后就动荡至今的叙利亚,也是ICRC近年间投入最多资源和力量的地区。毛雷尔说,在多年战争的摧残下,叙利亚的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大量人口流亡、公共服务缺失;但对于叙利亚内战是否将会很快结束,毛雷尔表达了谨慎的态度。
他表示,战争在近期内结束或依然持续的可能性都还存在。现阶段,叙利亚的部分地区仍有战斗,但在其他一些地区,叙利亚人在陆续回到家乡,开启"正常化"进程。

毛雷尔强调,"战争化"与"正常化"是同时存在于叙利亚境内的两种状态。而作为人道主义救援组织,ICRC必须"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变数、是否需要马上扩大救援行动做好准备"。

邻国叙利亚内战危机的外溢,是邻国土耳其面临的首要难题。据土耳其驻华大使约南此前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介绍,截至目前,已有约350万名叙利亚难民生活在土耳其境内。而在土耳其与欧盟达成协议,接收主要从叙利亚涌出的难民之前,在2014─2015年间,估计已有超过100万的叙利亚平民为逃避战火而进入欧洲。

毛雷尔表示,ICRC将和其他国际组织合作推进地区的恢复和重建。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其他援助组织在叙利亚完成"适当的"重建工作前,毛雷尔仍将叙利亚视为ICRC的工作重点。"根据叙利亚战争的严重程度,我预期,叙利亚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都将是ICRC最重要的救援地区─哪怕叙利亚明天就停战。"

毛雷尔强调,ICRC不是一个开发和重建机构,其救援任务仅限于战后初期的重建阶段,而非参与长期的复杂国家重建。ICRC从事的基础公共服务恢复工作"只属于人道主义援助"。如此一来,那些希望重返叙利亚村庄的人们,才能尽快回到家乡。

至于随后而来的繁复重建工作,则涉及巨大的资金来源、重建由谁主持等尚未敲定的问题。对此,毛雷尔表示地位中立的ICRC不会参与这些政治性极强的讨论。

随着中国的商业足迹越来越多地遍布世界各地,ICRC也希望中国商界能承担更多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毛雷尔举例,中国的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与ICRC深化合作,包括参与慈善事业、负担企业社会责任(CSR)、与ICRC在具体项目上开展合作等等。

ICRC的官员介绍,目前,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已明显降低了ICRC为冲突地区人民采购帐篷等各类常用物资的成本。未来,ICRC还希望能够与更多中国企业针对通信工具的开发、医用器械的采购等方面,进行更细致深入的合作。

不过,毛雷尔也表示,在他与中国企业界人士的交流中,仍发现许多中国企业家、甚至中方官员仍过多地用一种"线性关系"的观点,来看待中资投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他说,ICRC的过往经验表明,来自境外的资本投入,与被投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未必有那么直接的正向线性关系。更关键之处在于:当一笔投资进入当地时,也应充分注意投资行为对当地社会的正负面潜在影响,及投资的实施方式。

毛雷尔提醒,从人道主义角度来说,企业评估投资项目的第一原则应该是"不要施加伤害"(Do no harm),特别是不要实施恐会激化地区冲突的投资计划。

而在投资过程中,从募工、发薪酬、提供员工福利等具体环节,无一不会对已存在冲突的地区,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在身处"冲突敏感性高"的地区时,企业应衡量其投资行为,是否对冲突地区造成了二次伤害。

此外,ICRC官员也提醒,当一些中国公司在不稳定地区雇用私人安保公司,保障企业的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时,这些私人安保公司的某些行为或过激应对方式,往往会成为激化矛盾、使冲突事态上升的导火索。甚至在不慎擦枪走火时,造成企业与当地愤怒人群更大程度的对峙,反而使中企在当地的处境更加艰难。如何恰当地使用私人安保公司的服务,也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Do no harm"考题之一。

毛雷尔建议,"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他们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应把上述人道主义方面的考虑,纳入企业的决策和实施机制中。"

原载于财新网